明・王廷相《雅述》:“有德之人,心诚辞直,正颜厉色,不作伪饰,以为心害。”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6回:“他却又摆起老子的架子来了,见了他总是正颜厉色的。”
“颜”,不能写作“严”。
见“正言厉色”。
态度郑重,神情严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二回》:“然而到了里面,我却不做甚么正颜厉色的君子去讨人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