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不共之仇
gòngzhīchóu

不共之仇

拼音
bù gòng zhī chóu
注音
ㄅㄨˋ ㄍㄨㄥˋ ㄓ ㄔㄡˊ
情感
近义词
不共戴天

不共之仇详细解释

不共之仇释义

比喻极深的仇恨。见“不共戴天”条。

不共之仇典故

此处所列为“不共戴天”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不共戴天”这句成语原本的意思就是“不和仇人顶著同样的天”,“天”只有一个,所以也就是不和仇人共存于世间的意思。什么样的仇人非得拚个你死我活呢?《礼记・曲礼》有一段话说:“杀害父亲的仇人,我不应和他共处于世间;在路上遇到杀害兄弟的仇人,不必等回家拿兵器,就应该直接上前报复;如果是杀害朋友的仇人,我不应该和他同国。”传统的儒家是很讲究礼的。在礼的观念中,对父母要尽孝,对兄弟要友爱,对朋友要存义,这是为人的基本。所以一个人是非观念要分明,要“以直报怨”。父母既是我们在世上最亲的人,遇到杀父仇人,岂有轻饶的道理?想尽办法也要报仇,否则为人子女就是不孝,也就是不合礼了。这正是为何《曲礼》说:“父之雠,弗与共戴天”的理由了。这种观念在《礼记・檀弓上》也提到:有父母之仇要报的人,是要“寝苫枕干”的。苫,音shān,草的意思。干是盾,也就是兵器的意思。也就是为报父母之仇,为人子女要处心积虑,睡不能安寝,随时准备兵器,等待机会。所以“不共戴天”原本是古代儒家藉报父仇一事的观念,来宣扬对父母之孝的重要,后来演变成一句成语,比喻对人仇恨极深。

不共之仇书证

  • 01.《东周列国志》第三回:“申公借兵失策,开门揖盗,使其焚烧宫阙,戮及先王,此不共之仇也。”

“不共之仇”的单字解释

  • 】bù
    不bù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
  • 】gòng
    共gòng相同,一样:共性。共同。同甘共苦。彼此都具有、使用或承受:患难与共。休戚与共。一起,一齐:共鸣。共勉。共议。共处(chǔ)。总计,合计:共计。总共。与,和:“落霞与孤鹜齐…
  • 】zhī
    之zhī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
  • 】chóu
    仇chóu深切的怨恨:仇敌。仇恨。仇视。疾恶如仇。同仇敌忾(全体一致痛恨敌人)。恩仇qiú古同“逑”,匹配。姓。恩笔画数:4;部首:亻;笔顺编号: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