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权附势
更新:2025-10-30 23:26
宋・李觏《名公手书・萧注》:“注鄙人,然而有志于圣贤之术,心铭足下之道,故发此书以闻,非今之趋炎附势辈,闻足下有大名而沽相知之幸,足下其以为是非。”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势利。
我只要趋权附势,那里管杀人媚人。明 杨珽《龙膏记 罗织》
犹“趋炎附势”。见“趋炎附势”条。
此处所列为“趋炎附势”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王沈生于极端重视门第的晋朝,年轻时虽然很有文采,但出身寒门,还是无法打入上流社会,于是他写了篇〈释时论〉,以抒发郁郁不得志的心情。其中提到:在温暖地方的人,都是喜欢热的人。但能够知道冶炼金属的方法,只有掌炉漆炭的人。就像想要打入上流社会,出身是很重要的。出身卑贱的人,常常被人污辱;出身尊贵的人,却常得到荣耀。肉食的有钱人不断出入于华厦,粗茶淡饭的穷人只能往来于田野。讲求名利的人,向有势力的人逢迎谄媚;而讲求名声的,却因为钱财,而原形毕露。实在是很令人感叹。后来“趋炎附势”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依附权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