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完淳评价

夏完淳,是那个特定历史时代的儿子,同时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郭沫若在抗战时期以夏完淳事迹为基础创作的话剧《南冠草》曾激动过多少誓以热血拯救祖国的中华儿女!今天,尽管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但对祖国的义务没有变,青年人追求向上、追求真理的激情没有变,因此在他的身上,我们同样能汲取许多做人的力量。

对青少年来说,夏完淳这个人物有着不可磨灭的榜样作用,而且他的无论是做人还是事业的成功,都很有值得人们深思的价值。在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关于神童的记载,但他们大多只是天上的流星,闪烁一时便没了光彩。王安石那篇著名的《伤仲永》对这种情况加以了分析,对社会上不正确的培养神童方法进行了指责。确实,这些天资聪慧的孩子将来有可能成为有用的人才,但盲目的吹捧迎合只能让这些还未完全成熟的孩子丧失进取心和清醒的认识,飘飘然不知天高地厚,同时又不再继续学习,因此大多数孩子很快就江郎才尽,像仲永一样沉溺于大人的指挥和机械的创作中,“泯然众人矣”。

陈继儒曾写诗赞:“包身胆,过眼眉,谈精义,五岁儿。”

夏完淳简介

夏完淳 夏完淳(1631-1647),明末抗清人士,著名诗人。原名复,字存古,松江人。他十五岁追随父亲抗清,1647年被俘,死时16岁。

相关推荐

  • 夏完淳生平

    祖籍浙江会稽,明思宗崇祯四年生于松江(今属上海),家住郡城西花园浜,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年纪最轻的华夏先烈。完淳父夏允彝为江南名士,与完淳师陈子龙创立几社(与复社相应)。夏完淳受父亲

    夏完淳2022-01-23 16:32
  • 夏完淳文学贡献

    作品数目夏完淳在世只有17年,但他在明末文坛上却有着不可磨灭的光辉。夏完淳短暂的一生中,著有赋12篇,各体诗337首,词41首,曲4首,文12篇。主要内容14岁参加抗清斗争

    夏完淳2022-01-23 16:32
  • 胡铨评价

    胡铨的—生是忠诚的、正直的、爱国的—生,正如他在《乾道三年九月宴罢》一诗中所写:“久将忠义私心许,要使奸雄怯胆寒。”胡铨被流放23年,但始终坚持抗金、反对议和,爱国之情长存,不愧是

    胡铨2022-01-23 20:47
  • 史达祖评价

    梅溪词奇秀清逸,有李长吉(李贺)之韵,盖能融情于一家,会句意于两得。宋南渡后,梅溪(史达祖)、白石(姜夔)、竹屋(高观国)、梦窗(吴文英)诸子,极妍尽态,反有秦(秦观)、李(李清照

    史达祖2022-01-23 20:33
  • 刘邦评价

    诸项第一1.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2.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御驾亲征而统一天下的皇帝。3.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发明“招降纳叛”和“统一战线”军事战略战术的皇

    刘邦2022-01-23 20:35
  • 何景明评价

    何景明为官清廉,作为皇帝的钦差大臣出使滇南归来,不取地方官吏贡献一金一物。在就任陕西还里时,《明史》也明确记载:“官囊不满三十金”。当他看到宦官刘瑾擅权、贪赃枉法时,敢于直言纳谏,

    何景明2022-01-23 16:36
  • 王国维评价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最后一位重要的美学和文学思想家.他第一个试图把西方美学,文学理论融于中国传统美学和文学理论中,构成新的美学和文学理论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既集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理

    王国维2022-01-23 20:32
  • 林景熙评价

    林景熙虽然弃官不仕过隐居生活,但他对战斗在抗击入侵者斗争第一线的爱国将土十分关怀和深深思念。当他得到厓山战斗失败、将士大部阵亡、陆秀夫抱起年幼的皇帝跳海自亡的消息时,义愤填膺,悲痛

    林景熙2022-01-23 20:24
  • 真德秀评价

    宋明理学在南来后期的思想统治地位之确立,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统治和加强思想统治的需要,同时也是理学本身全面发展达到成熟阶段的必然结果。当时一批著名的理学家如胡宏、吕祖

    真德秀2022-04-16 15:07
  • 晏殊评价

    《珠玉词》中没有长调慢词,全是小令。由此也可知:一方面当时慢词尚未流行,晏殊笃守《花间》的成规;同时可见晏殊这些词大都是在酒席或寿筵上临时即景之作,不是仔细用心推敲出来的。其次,晏

    晏殊2022-01-23 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