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生平

少年陈寿南充在三国时叫巴西郡安汉县,是蜀国领地。陈寿出生于蜀后主刘禅建兴十一年,也就是刘备在白帝城向诸葛亮托孤后的第十一年,三国争霸已进入尾声。陈寿少年时就聪慧好学,从小就对历史著作表现出了特别的兴趣。他先通读了最为古老的《尚书》和《春秋》,更精细地研习了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和东汉班固的《汉书》,熟悉了写作史书的方法。同时,他所写的文章又富艳动人,深得长辈们的赞许。陈寿小时候就在家中读书,时时受到父亲的关注和督促。“陈寿的父亲是马谡的参军,失街亭以后,陈寿的父亲和马谡一样受到处罚,马谡被诸葛亮让刀斧手杀了,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经典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也是戏曲中“失空斩”三部曲中的“斩”,陈寿的父亲就受到髡刑的处罚,就是削发,剃去头发,这在当时是种极具污辱性的处罚,然后逐出军营,这个时候陈寿的父亲才回到家乡,几年之后结婚生子,得了陈寿,陈寿的父亲把他在失街亭当中满腔的义愤和不得志寄予他儿子陈寿的身上,从小对陈寿要求非常严格。"后来,陈寿的父亲病故,陈寿匆忙赶回家中,守孝三年。而在其后来编撰而成的《三国志》中,对于因卷入失街亭一战而受牵连的老父却只字未提,对于惩罚父亲的诸葛亮却大加颂扬。大抵也因此,陈寿的父亲在历史上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后人常有提及,只能称其为陈寿父。陈寿在大约在18岁时进入了蜀国都城成都的太学学习,遇到了影响他的人生的第二个人物——同是南充人的谯周。在谯周门下学习时,陈寿进一步刻苦攻读史学,在南充的民间至今流传许多陈寿刻苦读书的故事。

陈寿之师谯周作为三国后期的重要人物或许不被今天的人们所熟知。陈寿在他的《三国志》中专门为这位同乡的老师写了一篇传记。谯周语言幽默,传记中说诸葛亮都被他幽默的话语逗乐。就是这样一个诙谐幽默的人,最终却左右了三国鼎立的格局。三国后期,魏国逐渐强大。蜀、吴均无力与魏国抗衡。魏国伐蜀时,兵至阴平。危急关头,谯周力劝后主刘禅降魏。并打消刘禅顾虑,说如果降魏后魏国不封你为王,我愿冒险去魏国说理,刘禅听从了谯周的意见,投降魏国。三国鼎立的格局被打破。这样又能够保证后主刘禅不至于身败名裂,另一方面又能使全蜀老百姓不至于生灵涂炭。陈寿在《三国志》中也是如此评价他的老师的,然而,在那个忠义为本的封建社会中,谯周的所作所为在很多人看来无疑是违背忠义之道的,在当世和后世的人对于谯周都有着诸多的非议。南充人宽容地接纳了这位颇具争议的老乡。蜀国降魏后,谯周数次拒绝了魏王封赏给他的高官厚禄。七年后,谯周在家乡于纷扰中离开了人世,誓死不肯穿魏王赐给他的寿衣。这其中的是非曲直,只能任由后世评说了。今天的谯周墓坐落在一处颇为热闹的市民小区中,人们在茶余饭后不知是否会偶尔想起这位用名节换来这一方平安的老乡。之后形式的演变,果然如同谯周所预料的那样,蜀国在归入魏国两年后,魏国的晋王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以受禅让之名取代魏国建立晋朝,也就是历史上的西晋,公元280年,晋朝消灭吴国,至此,长达84年分裂割据的局面终于结束。

创作之初蜀汉灭亡那一年,陈寿31岁,渐入中年。他留在了故乡南充,闲居家中,埋头读书数年,造诣日深。外面世界所发生的一切他也都看在眼中,《三国志》的构思也许从那几年就开始了。公元268年,36岁的陈寿离开故乡南充赶赴晋都城洛阳,担任西晋著作郎,专门负责编撰史书,从此人生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天下一统的政治环境使得陈寿编撰《三国志》的设想成为可能。从小就在蜀国成长起来的陈寿早已积累了大量蜀国的资料,后又补充魏,吴两国资料,一部长达65卷的宏篇史学巨著终能编撰而成。在《三国志》完成那一刻起就在当世引起了轰动。晋惠帝在看过《三国志》后当即下诏,命令全国百姓每家每户都要抄写《三国志》,这也使得《三国志》中的故事很快就在民间普及,到唐朝时,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新兴的行业——说书,又进一步推动了三国故事在民间的普及。《三国志》中的人物及故事以说书的形式在民间流传了一千多年,至今,我们在南充的老茶馆中仍可听到许多关于三国故事的评书。流传中,人们对《三国志》中记载的历史故事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念进行取舍演义,后来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便是根据说书人的记载完成的。在南充的民间剪纸艺术中,有大量的体裁取自于三国的故事和人物,《三国志》中记载的多是历史事实,关于人物形象的描述很少,这就给了后人很多想象和发挥的空间。关于人物形象和故事也便有了许多不同的版本。汉恒候张飞曾在南充阆中驻守了七年,在当地流传着许多关于张飞的传说。时光流转,当地的人们对于张飞固有的豹头环眼形象也产生了怀疑。“那么张飞到底长什么样呢?我们这有尊像,这尊像就是张飞的长子张苞的儿子张遵的像,你看这尊像,它做的面目很清秀,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同时这尊像它是一直在张飞庙里就做成这样的。它是有依据的,如此说来,按现代的遗传说的观点来看,那么,要是倒退的话,他的爷爷张飞也不会太丑陋。这算是一个证明吧!证明之二呢,就是,据史料记载,张飞的两个女儿,一个被后主刘禅立为皇后,还有一个呢,后来他成为刘禅的妃子,相继的两姐妹都被喜欢美色的刘禅看上了,你想想,那么她们的父亲张飞会是什么形象呢?不会太丑吧?”《三国志》中记载,猛将张飞死在阆中,被其手下范疆与张达所害,但却没有说明范疆、张达为何要杀张飞。在南充地区流传着一种张飞之死的传说,也被当地人改编成川北皮影戏,详细解说了其中的原因。张飞在阆中所说二哥关羽败走麦城,被吴国军队所害,异常悲愤,命手下范疆、张达赶制白盔白甲要讨伐吴国为二哥报仇。范疆、张达错听为百盔百甲,心想完不成任务也是死,便心生杀机,杀害了酒后沉睡中的张飞,提着张飞首级投奔东吴而去。却在路上将张飞头颅扔在了四川云阳。因此在南充民间至今仍有张飞“头在云阳,身在阆中”的说法。后来刘备为替两个弟弟报仇,贸然讨伐东吴,失利后病死于白帝城。“桃园三结义”的情景给今天的人们留下了无穷的回味空间。刘备,关羽,张飞虽未能同年同月同日死,却也为了相互间的情义而相继死去。此种情义成为了三国故事中最为华彩的段落。陈寿在《三国志》中树立起的刘、关、张三人之间“君贤臣忠”的关系也成为了此后封建社会中君臣关系的典范,备受推崇。南充人为表达对张飞的崇敬为他雕塑了皇帝的金身,却也不忘他和刘备的君臣关系,让他持笏称臣。《三国志》的故事便以这样的方式在民间流传着。

陈寿晚年陈寿因《三国志》而备受赞誉,却也因为秉笔直书而得罪了很多当世的权贵,晚年屡次被贬,在仕途中始终郁郁而不得志。公元297年,65岁的陈寿没能赶回老家南充便病死在都城洛阳。然而他一定不会想到,他在历史的长河中摘取下来的这段历史在1700年后不仅被中国人奉为经典,更进而影响着这个世界,《三国志》中所体现出来的智慧与谋略现今被世界各国的人们广泛应用在政治、军事、商业等各个领域。并被改编成小说、戏剧、电影甚至漫画与电子游戏在这个世界更为广泛的传播着。人们说,《三国志》是展现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最壮美的篇章。

陈寿简介

陈寿 陈寿(233-297),字承祚,西晋史学家,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他小时候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

相关推荐

  • 陈寿争议

    唐朝房玄龄等奉诏撰写的《晋书·陈寿传》,在承认陈寿“善叙事,有良史之才”的同时,又认为陈寿因为私仇而在书中有所表现。说“丁仪、丁廙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

    陈寿2022-01-23 20:12
  • 陈寿作品

    《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断代史。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记载了从220年(魏文帝黄初元年),到280年(晋武帝太

    陈寿2022-01-23 20:26
  • 陈寿万卷楼

    陈寿,字承祚,233年(蜀汉建兴11年)出生于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少时师从大儒谯周,曾任姜维主簿、蜀国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蜀亡后,返归安汉故里,隐居

    陈寿2022-01-23 20:35
  • 胡铨生平

    胡铨生于国家多事之秋,建炎二年(1128)中进士,授抚州军事判官。绍兴五年(1135),升任枢密院编修官。当时,朝中就金国入侵战和问题斗争十分激烈,胡铨闻知秦桧于1138年8月派王

    胡铨2021-03-27 22:56
  • 何承天生平

    五岁丧父,聪慧好学,儒史百家,莫不该览。仕晋,起家南蛮校尉桓伟参军,历长沙公陶延寿辅国府参军、浏阳令。抚军将军刘毅版为行参军,出补宛陵令。赵恢为宁蛮校尉、寻阳太守,请为司马。后为太

    何承天2022-01-23 20:42
  • 高蟾生平

    唐代诗人。河朔(山西河北北部)人。生卒年不详。本为寒士,“性倜傥离群,稍尚气节。人与千金无故,即身死亦不受。”(《唐才子传》)累举不第,历时10年,曾怨而作诗道:“曾和秋雨驱愁入

    高蟾2022-01-23 16:32
  • 高启生平

    高启出身富家,童年时父母双亡,生性警敏,读书过目成诵,久而不忘,尤精历史,嗜好诗歌,与张羽、徐贲、宋克等人常在一起切磋诗文,号称“北郭十友”;与宋濂、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同时

    高启2022-01-23 16:36
  • 王炎生平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年十五学为文,乾道五年进士,调明州司法参军,丁母忧,再调鄂州崇阳簿,江陵帅张栻檄入幕府,议论相得。秩满

    王炎2022-01-23 20:39
  • 侯蒙生平

    侯蒙(1054~1121),字元功,密州高密(今属山东)人。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徙襄邑。擢监察御史,进殿中侍御史。宋徽宗崇宁间上疏论十事,迁侍御史,改户部尚书。大观四年,

    侯蒙2022-01-23 20:39
  • 郑文焯生平

    郑文焯,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尝自称山东人。如词集《瘦碧词》自署“高密郑文焯”,词集《比竹余音》自署“北海郑文焯”。远祖郑康成,九世祖郑国安于清初有战功,属汉军正黄旗,父郑瑛棨(

    郑文焯2022-01-23 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