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评价

陶氏为世医出身,祖父及父亲皆习医术,且有武功。他自幼聪慧,约十岁时即读葛洪《神仙传》,深受影响,三十六岁辞官隐居句容茅山,并遍历诸有名大山,访求仙药。当时,他深受梁武帝萧衍的信任,虽则他时梁武帝多次赠官不受,但梁武帝有关国家大事都要向他谘询,所以时人对他有“山中宰相”的称号。陶氏思想是释、道、儒三家融于一体的代表人物。

就医学而言,是我国本草学发展史上贡献最大的早期人物之一。在他生活的年代,本草著作有10余家之多,但无统一标准,特别古本草由失效年代欠远,内容散乱,草石不分,虫兽无辨,临床运用颇为不便,他担负起“苞综诸经,研括烦省”的重任,将当时所有的本草著作分别整理成《神农本草经》及《名医别录》,并进而把两者合而为一,加上个人在这方面的心得体会,著成《本草经集注》,共收药物730种。成为我国本草学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该书的主要特点是开创了使我国本草学成为一门包罗万象的博物学。他还创立了一些具有独创性的发明,例如创立按药物治疗性质分类的“诸病通用药”分类法,在体例上,又开创本草著作分总论、分论叙述的先河,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他又应用朱书、墨书的方法来区别《本经》和《别录》的原文的方法等等。他在我国本草学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陶弘景具有科学的探索精神。在当时的条件下,他敢于提出新的本草分类法,而不囿于原来那种三品分类法。他本人原来是个道教徒,但他却能从实际出发,打破三品分类法,足以证明他在科学道路上实事求是的态度。他有着“一事不知,深以为耻”的探索精神,这又是他在科学上得以有所成就的动力。如他多次亲验细腰蜂(即嬴)的蜂窠,终于得出正确的结论,认为《诗经》的说法“斯为谬矣,选诗者未审,而夫子何为因其僻也?圣人有缺,多皆类此。”直率地批评古圣人的谬误。

陶弘景简介

陶弘景 陶弘景(452-536),字通明,丹阳称陵(今江苏省江宁县)人。年少时好读书,钻研道术。年长以后博览群书,传说他「一事不知,以为深耻」。有多方面的才能,善琴棋,工草隶,好…

相关推荐

  • 陶弘景后世影响

    陶弘景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推崇葛洪的著作,其经历也和葛洪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草经集注》在中国医药学发展过程中写下了重要的一页,诸多创新与发展是勤劳聪敏、博学广识的先贤在中医药学方

    陶弘景2022-01-23 20:34
  • 陶弘景生平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华阳居士,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生于江东名门。祖陶隆,于南朝宋时侍从孝武帝征战有功,封晋安侯。父陶贞宝,深解药术,博涉子史,官至江夏孝昌

    陶弘景2022-01-23 20:34
  • 陶弘景成就

    总述陶弘景在医药﹑炼丹﹑天文历算﹑地理﹑兵学﹑铸剑﹑经学﹑文学艺术﹑道教仪典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而以对于药物学的贡献为最大﹐这又和炼丹有关。化学方面陶弘景对化学的贡献之一

    陶弘景2022-01-23 20:34
  • 陶弘景人物轶事:辞官归隐

    弘景博学多识,读书逾万卷,于六经诸子史传无所不通。17岁时便与江学文、褚炫、刘俊等为宋朝外明四友。齐高祖作相时,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朝仪大事多取决于他。然他虽身在朱门,却独居一

    陶弘景2022-01-23 20:34
  • 胡铨评价

    胡铨的—生是忠诚的、正直的、爱国的—生,正如他在《乾道三年九月宴罢》一诗中所写:“久将忠义私心许,要使奸雄怯胆寒。”胡铨被流放23年,但始终坚持抗金、反对议和,爱国之情长存,不愧是

    胡铨2022-01-23 20:47
  • 史达祖评价

    梅溪词奇秀清逸,有李长吉(李贺)之韵,盖能融情于一家,会句意于两得。宋南渡后,梅溪(史达祖)、白石(姜夔)、竹屋(高观国)、梦窗(吴文英)诸子,极妍尽态,反有秦(秦观)、李(李清照

    史达祖2022-01-23 20:33
  • 刘邦评价

    诸项第一1.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2.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御驾亲征而统一天下的皇帝。3.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发明“招降纳叛”和“统一战线”军事战略战术的皇

    刘邦2022-01-23 20:35
  • 何景明评价

    何景明为官清廉,作为皇帝的钦差大臣出使滇南归来,不取地方官吏贡献一金一物。在就任陕西还里时,《明史》也明确记载:“官囊不满三十金”。当他看到宦官刘瑾擅权、贪赃枉法时,敢于直言纳谏,

    何景明2022-01-23 16:36
  • 王国维评价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最后一位重要的美学和文学思想家.他第一个试图把西方美学,文学理论融于中国传统美学和文学理论中,构成新的美学和文学理论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既集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理

    王国维2022-01-23 20:32
  • 林景熙评价

    林景熙虽然弃官不仕过隐居生活,但他对战斗在抗击入侵者斗争第一线的爱国将土十分关怀和深深思念。当他得到厓山战斗失败、将士大部阵亡、陆秀夫抱起年幼的皇帝跳海自亡的消息时,义愤填膺,悲痛

    林景熙2022-01-2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