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故里

故里简介

张仲景故里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东南现立高3米,宽0.65米的“医圣张仲景故里”碑一通,1993年,穰东镇政府划该镇仲景路东端6600平方米,作为张仲景纪念地。外围筑1.5米高透景护拦墙,纪念地内建张仲景纪念塔及医圣宫。塔为齿形四柱,自下而上,逐渐收敛交合为顶。塔顶有转盘彩灯两层,共计塔高30米。塔内耸立10米高的医圣汉白玉塑金雕像,医圣右手握《伤寒杂病论》,左手持中药灵芝。像前设敬拜医圣台。医圣纪念塔下,建医圣宫两层。一层为地宫,占地300平方米,内设医圣:从小立志、茅山求教、研究中草药、针炙八卦传统治疗、发明人工灌肠术、发明人工呼吸术等20尊学习、创作、发明塑像,宫壁皆绘汉画图。医圣宫第二层,建筑面积80平方米。内设医圣长沙大堂行医塑像五尊,晚年著《伤寒杂病论》塑像两尊。一宫壁记载医圣故里简介及医圣宫简介。宫外围,三面建仿古式单层仲景医院。医圣雕像正面一侧,设左右石梯,可拾梯而上至宫顶纪念塔,石梯有石柱、石狮、石栏板构成。两梯下端正中立“医圣故里碑”一通。碑高2.5米、碑后筑有香台。

故居位置

张仲景故里张寨村位于邓州市穰东镇西1.5公里。紧靠豫53线,进出交通便利。东距南阳卧龙岗30公里,西距邓州花洲书院、雷锋展览馆等景区30公里,距内乡县衙70公里,距襄樊隆中100公里。

保护建设

张仲景纪念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正筹建凉亭、拱桥、假山、药葫芦塘等建筑设施。

张仲景简介

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汉族,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州市)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南阳五圣之一。张…

相关推荐

  • 张仲景生平

    乱世立志东汉末年,我国出现了一位伟大的临床医学家张仲景。他不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以精湛的医术救治了不少病人,而且写出了一部创造性的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这部巨著的问世,使我国临床

    张仲景2022-01-23 16:34
  • 张仲景贡献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一说为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人,为古代伟大的医学家。他公元二零五年写的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对于推动后世医学的发展起了巨

    张仲景2022-01-23 16:36
  • 张仲景介绍

    张仲景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州市)人,中国东汉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经典,而仲景因而被后世尊为“医圣”,有庙

    张仲景2022-01-23 16:36
  • 张仲景典故

    张仲景是东汉时候的一位名医。他不仅治学态度严谨,而且医德高尚,一生为民医病,深受老百姓爱戴。人们尊称他为医圣,在南阳城东关修座“医圣祠”来纪念他。民间还流传许多他的故事。襄阳访医张

    张仲景2022-01-23 20:11
  • 张仲景影响

    有关张仲景的事物有张仲景六味地黄丸。在南阳市有医圣祠,是纪念张仲景的地方。张仲景治疗伤寒热病,有独特的功效,其用药的要点在于精,简,直中病情,不象现代中医那样,用西医的思维方式与逻

    张仲景2022-01-23 20:26
  • 张仲景著述

    1、《伤寒杂病论》(已经散佚,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2、《伤寒论》,晋代太医王叔和根据自己搜寻到《伤寒杂病论》的伤寒部分的轶文整理而成。3、《金匮要略》,宋代王洙、林亿、孙奇等人在

    张仲景2022-01-23 20:27
  • 孟郊故里

    孟郊故里位于浙江德清县城武康,“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妇孺皆知。到了浙江德清县城武康,方知这里就是孟郊故里,诗人足迹犹存。清河坊故里,有东野古井和孟郊

    孟郊2022-01-23 20:21
  • 屈原故里

    关于屈原出生地,中国屈原学会会长方铭发表文章称屈原生活的战国正值剧烈动荡的时代,楚国由于受到秦国的压迫,疆土不断东移,导致楚国的都城和楚国贵族的食邑也一再变化,而屈原一生,更是处于

    屈原2022-01-23 16:31
  • 李贺故里

    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故里在当今宜阳县三乡乡的昌谷。宜阳三乡村东的连昌河源于陕县,自西北向东南穿谷而过,经洛宁县东北境入宜阳三乡,注入洛河,昌谷就在连昌河与洛河的汇合处,昌谷之名即以连

    李贺2022-01-23 20:28
  • 李密故里

    李密老家在四川眉山市彭山县保胜乡。保胜乡位于彭山县城西北部,至彭山25公里,这里虽然是一个丘区农业乡,但矿藏资源丰富,有天然气、页岩、红石、矿泉水和芒硝等。李密故里在保胜乡西南约

    李密2022-01-23 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