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三十年来无孔窍 

宋朝 · 黄庭坚

【渔家傲】
三十年来无孔窍,
几回得眼还迷照。
一见桃花参学了。
呈法要,
无弦琴上单于调。
摘叶寻枝虚半老,
看花特地重年少。
今后水云人欲晓。
非玄妙,
灵云合被桃花笑。

译文

三十年来无孔窍,几回得眼还迷照。一见桃花参学了。呈法要,无弦琴上单于调。
灵云三十年来茫昧混沌,几番出入于迷悟之间,最后一见桃花终于参悟,得到了佛法真谛,在未上弦的琴上弹奏《单于调》。

摘叶寻枝虚半老,看花特地重年少。今后水云人欲晓。非玄妙,灵云合被桃花笑。
灵云为求“悟”的境界,历经曲折,虚度了半辈子,人们应以此为鉴,趁着年少及早悟道。岂但见花能悟道,天地万物,流水行云无不蕴藏着道机禅理,因此,参禅学佛实非高不可攀之事,灵云三十年方悟道,真该见笑于桃花了。

注释

三十年来无孔窍(qiào),几回得眼还迷照。
一见桃花参学了。
呈法要,无弦琴上单于调。
孔窍:心。
得眼:盲而重见光明。
比喻由迷昧而醒悟。
了:完成。
呈法要:得佛法之要谛。
无弦琴:未上弦的琴。

摘叶寻枝虚半老,看花特地重年少。
今后水云人欲晓。
非玄妙,灵云合被桃花笑。
单于调:曲调名。
水云:原指行脚僧,因其踪迹如行云流水而得名。
此指禅僧。

赏析

三十年来无孔窍,几回得眼还迷照。
一见桃花参学了。
呈法要,无弦琴上单于调。
摘叶寻枝虚半老,看花特地重年少。
今后水云人欲晓。
非玄妙,灵云合被桃花笑。

这首《渔家傲》援禅家语入词,以增加其理趣。
所演绎的是南岳临济宗福州灵云志勤和尚的故事。

首三句,讲灵云三十年茫昧混沌,几番出入于迷悟之间。
最后一见桃花,终于参悟。
此用来比喻灵云三十年来的不彻不悟。
“得眼迷照”,是说灵云几次将悟还迷。
佛家有“五眼”之说,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
其中肉眼和天眼只能看见世间虚妄的幻象,慧眼和法眼才能看清事物的实相。
因此,此处的“眼”,当指慧眼或法眼。
“参学了”的“了”,作“完成”讲。

下面两句讲灵云参悟的境界。
“呈法要”即是得佛法的意思。
“无弦琴”,用陶渊明故事。
“(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萧统《陶靖节传》)。
黄庭坚以此作比,意阐释至法无法的禅理。

词的下片,由灵云之事生出感想,这里所着重阐扬的,仍是“顿悟”之说。
黄庭坚看来。
灵云三十年的蹉跎,是大可不必的。
因为他身上,顿悟之中尚有“渐”的痕迹。
诗的末句所揭示的就是纵横自如,纯任本然的意境。

作者介绍

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原籍金华(今属浙江),祖上迁家分宁(今江西修水),遂为分宁人。治平四年(1067)进士,授叶县尉。熙宁五年(1072)为北京(今河北大名)国子监教授。元丰三年(1080)知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哲宗立,召为秘书郎。元祐元年(1086)为《神宗实录》检讨官,编修《神宗实录》,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时张耒、秦观、晁补之俱在京师,与庭坚同游

  • 黄庭坚
  • 渔家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