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 

汉朝 · 汉无名氏

【古诗十九首】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译文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明月如此皎洁光亮,照亮了我罗制的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夜里忧愁得无法入睡,披衣而起在空屋内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客居在外虽然有趣,但是怎比得上早日回家呢。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一个人出门忧愁彷徨,满心愁苦应该告诉谁呢?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伸颈远望还是只能回到房间,眼泪沾湿了衣裳。

注释

明月何皎(jiǎo)皎,照我罗床帏(wéi)
皎:本义是洁白明亮。
此处用引申义,为光照耀的意思。
罗床帏:指用罗制成的床帐。

忧愁不能寐(mèi),揽衣起徘徊。
寐:入睡。
揽衣:犹言“披衣”,“穿衣”。
揽,取。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客:这里指诗人自己。
旋归;回归,归家。
旋,转。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彷徨:徘徊的意思。
告:把话说给别人听。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cháng)衣。
引领:伸着脖子远望。
裳衣:一作“衣裳”。
裳,下衣,指古人穿的遮蔽下体的衣裙,男女都穿。

赏析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这是反映游子思妇的相思之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时代和作者有多种说法。
宇文所安认为中国早期诗歌是一个复制系统,找不到“古诗”早于建安时期的确凿证据。
木斋提出《古诗十九首》及建安诗歌的重要组成大部分诗作是曹植之作。
李善注《昭明文选·杂诗上》题下注曾释之甚明:“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
”认为作于东汉时期,这也是二十世纪以来的主流观点。
今人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
在汉末那个时代,文人往往为营求功名而旅食京师,却又仕途阻滞,进退两难,因此有像《明月何皎皎》这样反映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之作。

作者介绍

汉无名氏的作品,可归入「两汉乐府」一类。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当数《古诗十九首》。这是中国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东汉后期党争激烈,杀伐不休;官僚垄断仕途,文人士子备受压抑。面对这种社会现实,中下层文人士子或为避祸,或为寻求出路,纷纷背井离乡,亲戚隔绝、闺门分离,因而也就有了「游子」的乡愁和「思妇」的闺怨。《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就是反映了这种漂泊流离之苦和离别相思之痛,表达

  • 汉无名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