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清朝 · 纳兰性德

【菩萨蛮】
问君何事轻离别
一年能几团栾月
杨柳乍如丝
故园春尽时
春归归不得
两桨松花隔
旧事逐寒朝
啼鹃恨未消

译文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试问我为何轻易地离别?一年能有几次圆月。北国的杨柳刚刚如长丝,家园已是三春过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春天归去我却不能归,行船松花江被江阻隔。往事悠悠像寒冷的江潮,裹啼的杜鹃怨恨未消。

注释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杨柳乍(zhà)如丝,故园春尽时。
问君:词人自问。
一年能几团圆月:指自己与家人一年能团聚多久。
乍如丝:指刚刚吐出新绿时。
故园:指词人家所在的北京。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
旧事逐寒潮,啼(tí)(juān)恨未消。
春归:乘春而归家。
松花:松花江。
啼鹃:鹃,杜鹃,传说杜鹃啼叫声为“不如归去”。

赏析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
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上阕由问句起:“问君何事轻离别”,这句是词人故意模拟妻子口吻质问自己:你为何轻视离别?表面上是妻子恼我,骨子里是我谅妻子,笔致深情而委婉。
接以“一年能几团圆月”句,其怅叹离多会少之情已见。
词人并不是“轻离别”,只是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他随扈出行,不得不离,不得不别。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二句出之以景语,以美好的春色反衬有家难归的悲凄。
“乍如丝”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北地的季节在仲春,那么此时“故园”也就春意阑珊了。

下阕明确点出“归不得”的缘由,即扈驾从巡,身不由己。
“春归归不得”一句上承“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言春尽而不能归的怅惘心情。
“两桨松花隔”,南朝民歌《莫愁乐》:“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
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
”词人反其意而用之,说是因为被松花江阻隔,不能回去。
表面是怨江,实际上是怨侍卫之差事阻其归家与妻子相聚。
结篇二句是此时心态的描写,即追思往事,令人心寒,犹如眼前松花江水的寒潮起伏,不能平静。

全词话语直致,但内容曲折,首句的拟言和结句的用典都为本词增加深沉宛转之情,深婉感人。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满洲正黄旗,清初著名词人。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武官正三品。妻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赐淑人,诰赠一品夫人,婚后三年,妻子亡故,吴江叶元礼亲为之撰墓志铭,继娶官氏,赐淑人。妾颜氏,后纳江南沈宛,著

  • 纳兰性德
  • 菩萨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