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白衣裳凭朱栏立 

清朝 · 纳兰性德

【采桑子】
白衣裳凭朱栏立
凉月趖西
点鬓霜微
岁晏知君归不归
残更目断传书雁
尺素还稀
一味相思
准拟相看似旧时

译文

白衣裳凭朱阑立,凉月趖西。点鬓霜微,岁晏知君归不归?
身着白色华裳靠在朱红色的围栏,秋月慢慢向西落去。点染两鬓,已经发白,一年将尽,不知道君还能不能归来呢?

残更目断传书雁,尺素还稀。一味相思,准拟相看似旧时。
天已经很晚,还在苦苦等待传信的大雁,细小的手绢还是那么稀少。一味的想思,希望可以和原来一样彼此想看。

注释

白衣裳凭朱阑立,凉月趖(suō)西。
点鬓(bìn)霜微,岁晏(yàn)知君归不归?
采桑子:词牌名,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
另有添字格,两结句各添二字,两平韵,一叠韵。
朱阑:即朱栏,朱红色的围栏。
凉月:秋月。
趖西:向西落去。
趖:走,移动。
岁晏:一年将尽的时候。

残更目断传书雁,尺素还稀。
一味相思,准拟相看似旧时。
准拟:料想、希望。

赏析

白衣裳凭朱阑立,凉月趖西。
点鬓霜微,岁晏知君归不归?
残更目断传书雁,尺素还稀。
一味相思,准拟相看似旧时。

此词上片写自己在月夜凭栏远望,思念友人,希望友人早日归来。
在思念中微蕴年华凋零的身世之感。
白衣朱栏,色彩明艳,形象鲜明。
细品这词,颇有意味,善于用典的纳兰,仍旧在短词之中,巧妙化用了前人的语句。
词中上片的首句就是取白明代王彦泓的《寒词》十六之一,文曰:“从来国色玉光寒,昼视常疑月下看。
况复此宵兼雪月,白衣裳凭赤栏干。

下片借以大雁这一意象来抒发苦等书信的一味相思。
大雁有典,取自《汉书·苏武传》。
因而有了鸿雁传书一说,大雁这个意象也在诗歌中蔓延起来。
文人写雁,用以表达思乡怀人的情思。
最后,末句引用宋时晏几道《采桑子》:“秋来更觉销魂苦,小字还稀。
坐想行思,怎得相看似旧时。
”秋来销魂之苦,苦之深,思之切,叫人乱了心绪,坐想行思,怎也无法躲避开这纷乱的回忆,对故人的相思。
怎得想看似旧时,怀念过去之人深切苦楚,可如何能回到旧时的时光,不再为这时光渐远而伤怀叹息?恐怕时光的脚步还是听不见他心底恰似痴狂的呐喊,无法让他如愿穿梭回到过去。
 
“一味相思”是这首词主旨,全词围绕此句展开二词平语浅,文不甚深,但是行文流美深婉,刻画细腻。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满洲正黄旗,清初著名词人。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武官正三品。妻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赐淑人,诰赠一品夫人,婚后三年,妻子亡故,吴江叶元礼亲为之撰墓志铭,继娶官氏,赐淑人。妾颜氏,后纳江南沈宛,著

  • 纳兰性德
  • 采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