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旄 

先秦 · 诗经

【干旄】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
素丝纰之,良马四之。
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孑孑干旟,在浚之都。
素丝组之,良马五之。
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
素丝祝,良马六之。
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译文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丝纰之,良马四之。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牛尾之旗高高飘,人马来到浚邑郊。素丝束束理分明,良马四匹礼不轻。那位忠顺的贤士,你用什么来回敬?

孑孑干旟,在浚之都。素丝组之,良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鹰纹大旗高高飘,人马来到浚近郊。束帛层层堆得好,良马五匹选得妙。那位忠顺的贤士,你用什么来回报?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丝祝之,良马六之。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鸟羽旗帜高高飘,人马来到浚城郊。束帛捆捆堆得好,良马六匹真不少。那位忠顺的贤士,有何良策来回报?

注释

孑孑干旄(máo),在浚(xùn)之郊。
素丝纰(pí)之,良马四之。
彼姝(shū)者子,何以畀(bì)之?
鄘(yōng):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汲县北。
干旄:以牦牛尾饰旗杆,树于车后,以状威仪。
干,通“竿”“杆”。
旄,同“牦”,牦牛尾。
浚:卫国城邑,故址在今河南浚县。
素丝:白丝,一说束帛。
纰:连缀,束丝之法。
在衣冠或旗帜上镶边。
良马四之:这里指四匹马为聘礼。
下文“五之”“六之”用法相同。
彼:那。
姝:美好。
一说顺从貌。
子:贤者。
畀:给,予。

(jié)孑干旟(yú),在浚之都。
素丝组之,良马五之。
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孑孑:旗帜高举的样子。
旟:画有鹰雕纹饰的旗帜。
都:古时地方的区域名。
下邑,近城。
组:编织,束丝之法。
予:给予。

孑孑干旌(jīng),在浚之城。
素丝祝之,良马六之。
彼姝者子,何以告(gǔ)之?
旌:旗的一种。
挂牦牛尾于竿头,下有五彩鸟羽。
祝:“属”的假借字,编连缝合。
一说厚积之状。
告:作名词用,忠言也。
一说同“予”。

作者介绍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编集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诗经》305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和诗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时间长、地域广,在古代交通不

  • 诗经